复愁十二首[1]大历二年夔州作

人烟生处僻,  

虎迹过新蹄[2]

野鹘翻窥草[3]

村船逆上溪[4]

〔注释〕

[1] 复愁:前愁未止,后愁复生。

[2] 这两句说明居处的偏僻:又有新的虎足迹出现了。

[3] 鹘(骨gǔ):鹰类猛禽。翻窥草:在空中翻来翻去,想在草地寻觅吃物。可见求食艰难。

[4] 逆上溪:可见水势湍急,行船艰险。

这首写瀼西峡中的荒僻,使人生愁。

 

钓艇收缗尽[1]

昏鸦接翅稀。  

月生初学扇,  

云细不成衣[2]

〔注释〕

[1]缗(民mín):钓丝。《诗•召南•何彼秾矣》:“其钓维何?维丝伊缗”。

[2]学:如,似。月初生,象一把摺扇,发光面积小,不能普照。云细,裁不成衣服,不能及物。李义府《堂堂词》:“镂月成歌扇,裁去作舞衣”李白《清平调》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。”这两句既是写景,也是抒情。

这首写薄暮风物寥寂,举目成愁。

 

万国尚戎马[1]

故园今若何[2]

昔归相识少,  

早已战场多[3]

〔注释〕

[1]万国:全国各地。杜诗中的“万国”,均指全国,如“万国兵前草木风”“万国城头吹画角”等句。戎马:指兵戈未息。

[2]故园:故乡。指东部洛阳旧居。

[3]昔归:杜甫曾于乾元元年,自华州归到洛阳一次。这两句说,那时便已经没有什么熟人,早已被征入伍,上战场去了。今天更可想见。浦注:“昔归二句,悠然不尽。昔归已如此,今复何如耶?一则乱久而不忍言,一则久别而不深悉。”

这首思念故乡是否安定,并为故人日少而愁。

 

身觉省郎在,  

家须农事归[1]

年深荒草径,  

老恐失柴扉[2]

〔注释〕

[1]省郎:尚书省郎官。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。这是终身挂名的官。这两句说,自己觉得此身还是郎官,但久离家多,却应归去务农。

[2]年深:岁月长久。老恐:老来耽心。这两句是上一句的说明:年深月久,不但老家草径荒芜,并且耽心柴门都会失。

这首为怀念故居欲归耕种而愁。

 

金丝镂箭镞,  

皂尾制旗竿[1]

一自风尘起,  

犹嗟行路难[2]

〔注释〕

[1]镂(漏lòu):雕刻。《左传》哀公元年;“器不雕镂。”箭镞箭头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。”皂:鹰类大鸟。其尾可装在旗竿上候风向。这两句指叛乱分子的武器很精良。

[2]风尘:指战乱。犹嗟:还在嗟叹。这两句说,自安史之乱开始,到今天时间很久了,但道途艰阻,使人们还在嗟叹着不得归家。

这首为叛乱不靖,道路梗阻而愁。

 

胡虏何曾盛,  

干戈不肯休[1]

闾阎听小子,  

谈笑觅封侯[2]

〔注释〕

[1]这两句说,外敌和叛军均已消灭,不足为患,然而国内武装力量,仍跃跃欲试。“不肯”二字,寓意深远,显然是指摘当时藩镇。

[2]闾阎:市井,社会上。小子:小伙子。这两句说,听听社会上一班小伙子的谈话,都希望在战争中猎取功名富贵。这是由于长期的战争,造成了年轻人喜乱乐祸的变态心理。

这首为藩镇阻兵,人心好乱而愁。

 

贞观铜牙弩[1]

开元锦兽张[2]

花门小箭好,  

此物弃沙场[3]

〔注释〕

[1]贞观:唐太宗年号,弩(虏nǔ):似弓而较小,有简单机械。装有铜牙的,名铜牙弩。

[2]开元:唐玄宗年号。张:弩名。用手开的名臂张,用足踏的名蹶张。锦兽是弩饰。

[3]花门:回纥的别名。花门山,在居延海北三百里,唐初没有堡垒,用以抵御外患,天宝时为回纥占领,后因以为回纥的代称。诗意说,本国在贞观年间造的铜牙弩和开元年间造的锦兽张,都是很好的武器,但自从有了回纥造的小箭后,它们便被弃置了。杜甫感到对回纥的不可疏忽,且以借兵回纥为损威招患。

这首为武器欠利,借重外藩而愁。

 

今日翔麟马,  

先宜驾鼓车[1]

无劳问河北,  

诸将角荣华[2]

〔注释〕

[1]翔麟马:太宗有十匹骏马,号称“十骥”,其中第九匹名翔麟紫。鼓车;军乐车。这两句说,马良也应先驾乐车,培养胆力,不宜骤令冲锋陷阵。

[2]角:角逐,争夺。这两句承上意说,今天的诸将,卷是骤然得到重用,只知争地夺利,哪里还能讨伐河北呢?简直用不着问。杜甫不是置河北于不问,相反地他倒是十分关心河北的。但感到诸将各怀私图,不能同心协力,共图国是,故有此愁叹。这时对于河北诸节度入朝的假传闻,当然已经明晓了。

这首为诸将骄惰,河北难图而愁。

 

任转江淮粟,  

休添苑囿兵[1]

由来貔虎士,  

不满凤凰城[2]

〔注释〕

[1]任转:任凭漕运。江淮粟:长江和淮河流域的田赋米谷。休添,不要增加。苑囿兵:指驻扎上林苑的神策军。这支军队由宦宣鱼朝恩统领。这两句说,尽可多运粮食到京城,但不可因粮多而增加驻军。

[2]貔(皮pí)虎士:比喻雄壮勇猛的军队。凤凰城:京诚。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在京城咸阳吹箫,有凤凰下降,因此后人称京城为凤凰城。简称凤城。这两句是第二句的申述:京城里从来就是不多驻兵的,因此不可再增添。

这首为宦官掌兵,挟制朝廷而愁。

 

江上亦秋色,  

火云终不移[1]

巫山犹锦树,  

南国且黄鹂[2]

〔注释〕

[1]这两句说:锦江一带已经是秋天景色,但天上云彩,仍然火一般地照临,始终没有移动,气候还是热。

[2]锦树:树叶经霜后,半红半青,和锦绣一般。《西京杂记》:“终南山有树,叶一青一丹,斑驳如锦绣,长安谓之丹青树。”作者《锦树行》:“今日苦短昨日休,岁云暮矣增离忧。霜凋碧树作锦树,万壑东逝无停留。”这两句说:巫山高处,树木已开始凋落,而较南地区却又是黄鹂飞鸣,颇似春天。“亦”“终”“犹”“且”四虚字,表达了对不同地区的景物参差的感觉次第,具有枢纽作用。

这首为气候不齐,景物参差而愁。

 

每恨陶彭泽[1]

无钱对菊花。  

如今九日至[2]

自觉酒须赊。  

〔注释〕

[1]陶彭泽:晋陶潜,曾任彭泽县令。

[2]九日:九月九日,即重阳。

这首为重阳无钱买酒,空对黄花而愁,却托意陶潜,词极灵活隽美。

 

病减诗仍拙[1]

吟多意有余[2]

莫看江总老,  

犹被赏时鱼[3]

〔注释〕

[1]这句表示作者的谦虚,从不自满。

[2]这句证明作者不但愁绪多,而且才思广。万斛源泉,挹之不尽。

[3]江总,字总持,梁陈时代的文学家。作者以他自比。被:服,佩。赏时鱼:当时朝廷赏赐的鱼袋。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得到赐绯和鱼袋。

这首在一序列愁绪之后,以风趣幽默的笔调,借佩鱼以遣愁。

〔说明〕

在杜甫晚年时期,安史之乱,虽已平定,而藩镇跋扈、割据,国家名为统一,实际隐忧丛生。代宗既姑息养奸,又宠任宦官,由控制军事而把持朝政,后患方长。这些情况,杜甫都早已虑及,深识远见。洞若观火,不觉形诸吟咏。自己则久客异乡,穷愁潦倒,出现在他周围的一切事物,或远或近,促使他心潮动荡,愁闷环生,只有借诗自遣,稍抒恍郁。然而忧国多于忧自己,作者的心情,盖无时不停留在人民与国家上面。这组诗语言精炼,以少胜多,惜墨如金,含蕴无限。卢世㴶说:“此诗中五首所论时事,词气渊然黯然,偏有雅人深致。”

上页 返回列表 下页